无愧使命担当——榆林下硬茬解决干部作风问题

2021-12-29 10:20:30 榆林发布客户端

榆阳区开展“窗口腐败”和“吃空饷”专项整治,绥德面对面召开“屋场院子会”解决550余件不动产办证难问题,吴堡县优化营商环境引进4户东部企业入驻苏陕协作吴堡产业园投资兴业,神木市监督检查乡村振兴补助专项资金合理使用,定边深挖彻查粮食购销系统领域腐败案件,府谷县建立干部作风整顿与九个专项整治“联席研判专题会”制度……

一项项解民忧促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榆林动真碰硬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的具体体现。

从8月开始,榆林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严督实导、压茬推进,深挖细查问题根源,认真进行整改落实。自全市集中开展干部作风整顿以来,截至目前,累计查摆出“四不一任性”问题119987个,完成整改70601个,49386个问题正在整改。立案268起,处分242人,其中县处级干部21人。

数据的背后,彰显了榆林刀刃向内,下硬茬解决干部作风问题的坚定决心。

市委高度重视  深查“四不一任性”

“抓发展是实打实的,作风不实就干不成事。必须痛下决心,下硬茬解决干部作风问题,推动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今年6月28日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榆林市委书记李春临铿锵有力的话语,拉开了榆林新一轮干部作风集中整顿的序幕。

榆林市委对这次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高度重视,谋定后动,把舵领航,成立由市委书记李春临任组长的全市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督办,按照党组织全覆盖、党员干部全覆盖的要求,强力推进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市纪委监委牵头起草《关于在全市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的意见》,整顿分动员部署、查摆问题、集中整顿、总结提高四个阶段开展。重点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各类督查反馈问题,以及全市“18项”重点工作,特别是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营商环境、“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以及涉及住房、教育、医疗、民政救助等方面九个专项整治,深入查找不知责、不履责、不尽责、不担责和任性用权等问题。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国忠说:“不知责、不履责、不尽责、不担责和任性用权‘四不一任性’是这次干部作风集中整顿的重点,‘四不一任性’问题表述也是这次作风整顿首次提出,总结之前干部作风存在的方方面面问题,都可以归纳到‘四不一任性’中。”

全覆盖强推进  掀作风整顿热潮

“一个安全问题,一个作风问题,是现阶段榆林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榆林的高质量发展和追赶超越就无从谈起,385万榆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难以实现,我们这一代榆林干部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在8月4日召开的全市干部作风整顿暨包抓“四防”工作动员大会上,李春临话语掷地有声,要求层层压实,真正紧起来、动起来,在坚持问题导向中推进干部作风集中整顿,用铁腕重拳营造一流发展环境,在抓“关键少数”中见人见事见成效,用常治长效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次次抓实有力的安排部署,一句句心怀百姓的真情话语,向广大干部群众传达了市委开展这次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动真格的决心和态度。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认真查摆问题。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自觉把“要我抓”的外部要求转化为“我要抓”的内在自觉,率先垂范、深入自查,围绕问题、落实整改。

在此次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中,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点题定向,市作风整顿办开设“一把手”访谈栏目,对12个县市区委书记进行集中访谈,网络点击量达到220多万人次。榆林也是全国第一个对所有县委书记就干部作风建设集中开展访谈的地级市。

在以上率下的同时,实行“开门整治”,让群众参与监督,发现问题线索。借助信、访、电、网、微和百姓问政、12345热线等渠道拓宽线索来源。

通过市委高位推动、各级各部门立行立改、群众广泛参与,全市形成系统联动的格局,掀起了干部作风整顿热潮。

突出问题导向  推动晒“单”亮“丑”

榆林此次干部作风整顿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全市发展与群众痛点难点焦点,从细处着手,向实处着力。

榆林市作风整顿办派出6个督导检查组深入12个县市区、83个市级部门单位,将今年以来全市重大工作部署、整改任务等作为抓作风的切入点,对于督导发现的问题或线索第一时间反馈县市区或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落实整改,第一时间核查处理,同步追责问责。

督导推动晒“单”亮“丑”。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主动晒出干部作风集中整顿的成绩单,对敷衍了事、推诿卸责、浑浑噩噩等问题的单位和干部公开通报曝光,持续释放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的强烈信号。

创新运用“四个一”  从严从实改作风

在作风整顿集中阶段,创新运用“四个一”督查工作法,将督查情况“一日一报告、一日一交办、一日一核查、一日一通报”,组建17个专项督查组,从11月9日至11月25日,用15天时间开展县市区交叉检查,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检查方式,深入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集中整顿期间,印发督查检查通报和简报21期,切实增强了整顿实效。发现问题616条、处理519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24批82起。严查“四不一任性”问题,立案268起,处分242人,其中县处级干部21人。

市作风整顿办将检查发现的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将行业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推动县市区和市级部门以案促改。

全市开展典型案例剖析和警示教育全覆盖,各级各部门深挖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四不一任性”问题,并对典型案例在部门单位范围内进行剖析,市纪委监委编印全市干部作风问题典型案例警示录,在全市范围内印发,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汲取教训、引以为鉴,持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

王国忠说:“处分决定不是审查调查的‘句号’,不是作风整顿的最终目的,我们要把它变成警示教育的‘活教材’,充分发挥典型震慑作用,达到整改一案、教育一批、警示一片的效果。”

作风整顿怎么样 群众暖心给肯定

“真的是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困难老年人的关怀。”12月4日,靖边县杨桥畔镇沙畔村低保户盛子怀满脸喜悦,靖边县民政局将2吨平价煤送到他的院子。

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靖边县民政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12月1日起,为4300户困难群众发放8600吨平价煤,免费为大家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确保困难群众温暖安全过冬。

“声声的道谢都无法表达我们一家人对星元医院的感激之情,自己没交一分钱,把病治了。”被确诊为宫颈癌、家庭十分困难的患者乔志梅,在星元医院治疗期间,没花一分医药费,就康复出院了。这是星元医院打造“有温度”医院的暖心之举、大爱行动的具体体现。市星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建睿表示:“秉承着‘无私奉献、造福桑梓’的星元精神,聚焦解决群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7月1日起,医院全面推出13项惠民举措,包括住院免交押金,急诊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大病及急危重症困难患者等可申请‘星元医院大病救助基金’等。”

“以前到市场买菜根本不敢开车,没有停车位,买到菜时也买到了违停罚单。现在免费停车30分钟,足够买菜的时间了,而且再也不用拎沉重的菜袋了。”12月28日,在府谷县赵石尧市场买菜的王建忠说。停车看似小问题,却是治理大课题。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开展以来,府谷县纪委监委以抓实停车收费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为契机,会同县住建局等有关部门,针对停车乱、停车难、停车贵“三大问题”,推出治乱象、增车位、降收费“三项举措”,以专项整治清风吹散了群众停车“愁云”。

对于干部作风整顿带来的变化,榆林科创新城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峰感叹道:“我们公司承担着市上的一些重大项目,全市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开展后,项目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时间大大缩短,这样就可以加快项目进度,按时完成任务。”这一变化得益于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实施的新举措。为优化营商环境,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优化审批程序为抓手,明确市局与分局进行联合审查的工作机制,并将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一次告知,一次整改,有效缩短了项目审查时间。

民政救助、医疗、停车难、项目建设等都是这次全市干部作风集中整顿的具体内容。盛子怀、乔志梅、王建忠、高峰的心声也是全市群众和企业的心声。

随着一个个民生问题得以解决,一桩桩民生实事逐步落地,一项项发展任务落实推进,老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作风就是民心。这次作风整顿怎么样,群众说了算,老百姓的获得感就是对作风整顿成效的最大肯定。市委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用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作风整顿成效,通过网络投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问卷调查、运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随机抽样访问等形式,调查统计全市群众对各行业领域、各县市区工作满意度,累计参与人数达到15万多人次,群众参与全市干部作风建设的人数创历史新高,群众测评满意率达90.18%。市委坚持用数据分析工作成效、用数据反映群众意愿,用数据说明工作问题,科学分析已采集到的300多万条数据,聚焦服务群众、服务市场主体和要素保障部门工作效能,发现和挖掘全市各重点行业领域和县市区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成效,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提供大数据指引。

王国忠说:“对群众不满意的部门,相关负责人公开作表态发言,深刻反思,严肃整改,我们要让作风整顿真正做到全覆盖,让作风整顿真正惠及全市群众。当然,在作风整顿过程中,我们也容错纠错,对主动查摆问题积极整改的,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激励他们担当作为。”

通过作风整顿,全市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明显好转,各县市区以及各单位工作有创新举措,干扰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阻碍经济发展的人为因素得到有效清除。全市作风集中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群众普遍认可。

作风建设常态化  助推高质量发展

好作风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同时,不少群众也发出疑问:“作风集中整顿结束后,还会像现在这样吗?”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榆林市委不遗余力的奋斗目标,也是榆林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必须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李春临说:“总体来看,此次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关键少数在转变作风上的示范带头作用不够明显,作风整顿中的高压震慑尚未转化为干部改变作风的思想自觉。针对问题,我们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真正推动全市所有的部门、全体干部真正做到知责、履责、尽责、担责,把‘任性用权’变成‘规范用权’,让干部忠诚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在榆林蔚然成风,让干部优良作风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真正通过干部作风整顿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榆林市委将根据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发现的突出问题,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各有关部门联动配合,推动整改,总结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形成制度规定,以制度约束实现常态长效,形成齐抓共管的作风建设合力,以常态化作风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广大党员干部表示,作风集中整顿增强了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激励自己担当作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不辱使命,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在谱写新时代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忠诚履职尽责,无愧使命担当。

好作风是战斗力,也是推动力,更是凝聚力。

榆林这次全市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在榆林发展的时间坐标中,书写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未来,榆林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改进作风,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榆林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拥有幸福生活的榆林儿女必将用勤劳的双手托举榆林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榆林新的辉煌篇章。

通讯员 李泓江


我要举报
请选择原因(可多选)
提交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热心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