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2月27日讯( 通讯员 屈红芳 记者 王靖) 2月24日上午,在雁峰区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该区首次一次性发放190万元大奖,奖励26家优秀企业和6名优秀企业家。其中,意在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企业亩均效益奖”更为引人注目,因为以“亩均效益”为奖项,首开全省先河。
据悉,此次奖励项目分为7类,包括工业企业亩均效益奖、名企名家奖、原地倍增企业奖、“乡村振兴”优质企业奖等,获奖的不只有衡阳特变电工等知名企业,还有不少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的小微企业。
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亩均效益”一马当先。该公司占地面积80 亩,2017年税收合计7229万元,税收亩产效益90余万元/亩,居雁峰区首位,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
记者了解到,作为衡阳市工业基地,雁峰区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去年50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收约5亿元,增长39.33%; 总量税占比调优为97.19%,提高4.6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但在雁峰区委书记周玉军看来,辖区内实体经济仍处在传统的“拼要素、拼资源、拼投入”瓶颈阶段,需要转向“靠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的现代化产业之路。
“亩产”在区域经济学中,叫做经济密度,它代表着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设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奖’,以‘亩产论英雄’,就是通过这一政策的‘指挥棒’,引导和推动实体经济主体调结构、抓创新、重市场、降成本、增效益,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周玉军说。
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该区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建立科技和信息交易平台、完善物流和通关系统、打通高端人才通道、给力各项政策支持等重要举措,为实体经济主体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雁峰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雁峰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子君给出了三个衡量标准:第一,区域经济要更具竞争力;第二,城乡环境要展现新面貌;第三,群众要有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雁峰区日前召开的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无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无论是奖励企业的奖项设置,还是《关于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的出台,均体现了“以政策为‘指挥棒’,引领辖区企业通过调结构、抓创新、重市场、降成本、增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清晰思路,务实之风扑面而来。
尤为可贵的是,该区并没有只做大做强特变电工等几个知名企业,而是致力于激活更多的发展因子,鼓励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小微企业成为引领雁峰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从而促进实体经济迎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繁荣局面。
编辑:徐乐萌
责编:谢雨凤
感谢您的热心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