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建楚,国家二级演员,祁剧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63年11月出生。1978年进入衡阳市祁剧团工作,现为衡阳祁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1978届学员班学生练功
祁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发祥于永州祁阳和衡阳祁东,分布广泛,内涵丰富,距今已500多年的历史。衡阳市祁剧团成立于1950年,当时称劳动剧院。1977年,衡阳宣传和文化部门在解放路繁华地段建立了红旗影剧院,这也是当时湘南地区最好的一个影剧院,是衡阳一张文化名片,市祁剧团就驻扎在这里。
▲剧团老师教学生戏曲动作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解禁传统剧目、恢复戏剧院团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全省非常有影响的地市级剧团,衡阳祁剧团创作移植了一大批优秀剧目。
▲《活捉三郎》饰张文远
“现在,我们对这种老照片、台本和资料都有专人管理。”费建楚介绍说,收藏室里收藏了《小刀会》《杨门女将》《杨家将》连台本、《岳飞之死》连台本、《粉妆楼》连台本等六十余出传统剧目。“记得当时有一出戏叫《程咬金招亲》,在红旗影剧院连续演出四十五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文化的发展,电游、舞厅、录像厅、网吧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不断涌现,人们的兴趣逐渐转移到这些新的娱乐方式上了。
▲《杨门女将》剧照
剧团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投入不断减少,很多祁剧团都关门歇业。1990年至2005年,全省“祁剧”院团从27个减少到6个,这对传统戏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祁剧团演员排练现场
“那段时间,很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纷纷选择调离戏剧院团从事其它工作,有些人宁肯摆地摊也不愿从事戏剧工作,因为当时演职人员工资实在太低了。”费建楚说,一些没有“门路”仍留在剧团的演职人员,只好参加一些业余演出,以赚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夜歌子”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张古董借妻》剧照
祁剧是一种“活态文化”,必须由传承人口传心授、去延续。传承后继乏人,也是目前祁剧面临的一项非常大的考验。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少君指导教学
2006年,衡阳祁剧申报了省级非遗保护名录,2008年又申报了国家级保护名录。自此,传统戏剧得到了保护,也真正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如今衡阳祁剧团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3人。
▲费建楚为学员画脸谱
近十年来,国家对戏剧院团给予了极大的扶持。政府财政每年还有“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周末百姓剧场”“扶贫慰问演出”等多项政府补贴的公益性演出,以及纳入财政预算的创作经费和非遗保护经费等。
▲2017年参加第十届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会演出
2017年,衡阳祁剧团全年恢复排演传统剧目2台,经典剧目复排1台,传承人教习折子戏10出,抢救挖掘传统剧本、曲谱22本(出),保护性录制剧目4台。
▲2015年新编祁剧高、昆腔《莲台观世音》剧照
40年的改革历程,我国戏剧院团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变。随着党和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戏剧文化传承发展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戏曲界呈现出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态势。
记者:雷嘉雯
编辑:聂山人
责编:魏臻臻
三审:李少华
感谢您的热心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