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陈翰飞 李小龙
撰文/记者唐翔
图片/雁峰区委宣传部提供
每一个日夜轮换,都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幸福嬗变。
出台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9条实施意见,安排 190 万元财政资金重奖年度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着力“引进来”,先后与15家500强企业达成近100亿元投资意向;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唯一的贫困村山林村成功摘帽出列……回首过去一年,雁峰区围绕“三地四区”建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铿锵新征程,砥砺再出发。2019年,雁峰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三地四区”建设,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继续实施“12345”发展计划,继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雁峰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5%。实现财税总收入19.07亿元(含园区),增长7.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4728 元,增长 8.3%。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29个,完成年度投资 55.1 亿元,东洲岛建成开园,红星美凯龙美美世界自营广场正式营业,二环南路、市图书馆、幸福河改造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八项支出同比增长 11.43%,增幅位列四城区第一。实施工业“原地倍增”计划,亩均效益加速显现。出台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9条实施意见,安排 190 万元财政资金重奖年度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区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提速 6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与 8 家中央、省属企业签署协议,“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加快实施。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国库集中支付、全口径预算管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稳步推进。积极“走出去”,借助2018年“湖南—长三角经贸合作洽谈周”“衡州经济发展论坛”等重大招商平台对接项目20余次。着力“引进来”,先后与15家500强企业达成近100亿元投资意向。科大讯飞大数据项目成功落地,中核健康投资有限公司挂牌运营。
重大风险防控有力,不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唯一的贫困村山林村成功摘帽出列,采取“委托帮扶+股份分红”模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强化教育帮扶,资助81.3万元、惠及1696人次。实施“一站式”结算服务,贫困人员住院报销比例达到 91.94%,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得力。积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实现中央环保督察投诉件、省环保督察交办群众信访件、省环保督察督办交办件办理完成率三个 100%。
高位推进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包装实施项目31个,拟改造面积296万平方米,其中 10 个项目被纳入2019年省计划笼子。着力加快路网建设,雨母湖路、前进路(一期)、欧家町路、酃白路等项目顺利推进,拥军路、隆桥路、茶园路基本完成建设。城管停车场投入使用,城市智能停车平台和公共立体停车场项目正抓紧选址建设。投入400万元提质 4 条样板街建设。完成辖区53座公厕“旱改水”工程。全区保洁面积扩大到610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0.05%。
2018 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6.87亿元,占总支出的72.6%。圆满完成省、市交办的 6 项重点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4232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2%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标 21.18%,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累计发放低保金3606.1万元。分配公租房 755 套,落实住房租赁补贴160.1万元。部署开展“平安雁峰”“禁毒风暴”“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禁毒工作成功摘帽,全区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完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三级综治中心全覆盖。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 56 件、政协提案 67 件,实现了“四个 100%”“两个明显提高”的预期目标。作风建设持续强化。坚持深化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严格开展办公用房清查整改、“八项规定”执行情况专项督察、清理“吃空饷”和在编不在岗问题专项整改。
继续实施“12345”发展计划,着力壮大实体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效。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坚持强龙头、抓配套、壮集群,推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持续开展工业“原地倍增”计划,力促衡阳特变、金杯电工、恒飞电缆、启迪古汉、星马重汽等规模以上企业投资倍增、产能倍增、效益倍增。继续围绕输变电装备、电线电缆、食品和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好建链强链补链文章,重点把雁峰建设成为衡阳市千亿级输变电装备制造业核心基地。进一步强化与科大讯飞、中核集团合作,加快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
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以改革添活力、以创新增动力,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拓展空间、增创优势。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审批服务“四办”改革,确保 2019 年底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确保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 95%以上。
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完善债务预警机制,强化债务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确保隐性债务不新增、借新还息不发生、“三保”资金不断链。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全面落实教育、健康、产业、就业等扶贫政策,力争实现除一类低保兜底对象外,其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切实加强扶贫动态管理,开展脱贫人口跟踪监测,防止贫困户返贫,持续巩固精准扶贫成效。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继续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坚决取缔非法砂场、非法搅拌站。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宜居指数。加快推进棚改步伐。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规划、重点推进,滚动开发、片区平衡”的思路,统筹棚户区改造和产业布局。完成先锋路片、白竹皂片、肖家山片等 6 个改扩建项目,推进黄茶岭正街(二期)、雷公塘(一期)、纺织新村、雨花亭、丁家牌楼、幼师等 10 个拆除新建项目实施,力争 2020 年底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实现老城区再造更新。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 3200 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3%以内。完成 1389 套公租房分配,发放住房补贴 192.8 万元。认真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惠民政策。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做好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光荣牌悬挂工作,着力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养老和社会治理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公益慈善和扶老、助残、救孤等事业发展,最大限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编辑:聂山人
责编:李少华
三审:张文凯
感谢您的热心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