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宝鸡】有苦、有辣、有甜!看全国模范教师王娟的“三味人生”

2019-10-15 15:08:05

微信图片_20190930100009.jpg


“拼命三娘”的三味人生 


——记全国模范教师、麟游县

镇头初级中学教师王娟 



    去年5月5日天色将晚,麟游县一名女教师跳上开往宝鸡的最后一趟班车直奔宝鸡儿童医院。那一夜,重症监护室内,她水米未进,不停地冲着门缝啜泣着:“今天实验考试呢,妈妈走不开,你才两岁啊,挺住宝贝!”


    2019年10月1日,麟游县青莲山下,音乐喷泉化成一片片迷人的彩雾。结伴而来的一群高一学生偶遇一名女教师,乐不可支地冲上来,一次次将她抛向空中。欢笑声、尖叫声好不热闹,一旁她三岁的儿子挥舞着小拳头:“别扔我妈妈,挺住妈妈!”


微信图片_20191015135744.jpg王娟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这个女人是谁?是麟游县镇头初级中学33岁的化学教师王娟,被很多人称为“拼命三娘”。巍巍六盘山,三尺小讲台,八易寒暑中她靠一个“拼”字捧回了“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字号荣誉,这其中有苦、有辣,还有甜。


    时光倒转,让我们一起来体悟这位全国模范教师的三味人生——


/
 “为了学生再辛苦也值!”


    枯燥的分子、原子、元素周期表……如何让孩子“爱”上化学?对于这些,王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课堂气氛咋样?咋样揪住孩子的注意力?学习细节如何反映在成绩单上?……”王娟认为,关键在一个“苦”字上,“教师先吃苦,然后孩子们再学习化学就不那么辛苦了!”


微信图片_20191015135826.jpg


    教了八年化学课,刚踏上讲台时,王娟也曾不知所措,大有“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困惑。



     怎么办?学,学理论、学方法,学以致用。一本化学书不过百余页,但在王娟的办公桌上,满满当当放着19个厚厚的笔记本。这是怎样的笔记本呢?随意翻开一个笔记本,她都用红、蓝、黑等字体写出一个个重点,甚至连每一节课的每一句课堂用语都细细琢磨写出:


   “在金属王国里,四位小朋友分别是镁、铁、铅、锌,不小心跌倒在盐酸池里,咱们先救哪一个呢?” “对了,先救镁,它遇到大危险了,再不救就来不及了!”……枯燥的化学课堂,同学们如同进入了童话王国。


    19个笔记本,百万余字,很少有人知晓,为这些笔记本,王娟付出了怎样的心血。累了,在椅子上歪一会;饿了,一包方便面何其美味;半夜时分,为了一句心得,她披衣而起做笔记,丈夫在身后一声叹息。


微信图片_20191015135831.jpg


    但是,当她站在三尺讲台上时,却是妙语如珠,胸有成竹,磁石般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初三一班的赵芝轩告诉记者,上化学课已经成了同学们的一种“享受”,因为这节课最有趣,笑声最多,而且不费力就搞懂了知识点。



     化学课初三才开课,这也意味着王娟只能和她的孩子们有一年师生之谊。然而,她带的班级,不但化学成绩始终在全县名列前茅,而且孩子们和她的感情也非同一般。今年7月,中考完毕,她任班主任的班级里,孩子们却始终不愿离开。直到王娟出现在教室门口,微笑着给每个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孩子们才满眼泪水,依依不舍地离去。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王娟既是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更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她在拼,从课堂到家庭,从笔记到思考。这些年,她数着星星出门,披着月光回家,学生高分的背后,融入了“拼命三娘”无数的苦心与苦干。



/
“教学就要‘辣不怕’!”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教书育人生涯中,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但王娟却从来不满足,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一名真正的“麻辣教师”,正在用“不怕辣”和“辣不怕”的风格让孩子们更上一层楼。


微信图片_20191015135835.jpg


    学生们学习基础、热情、方法各不相同,成绩天然有高低之分。如何让一些低分学生迎头赶上?王娟的做法很特殊,在她任课的班级里,她特意任命4名化学成绩较低的学生担任学习委员,分管日常作业、练习册、背诵听写等职能。这样一来有两大好处,其一,这些学生与能与她有更多的接触,方便日常补习;其二,激发这些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迎头赶上。



    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每周,在镇头中学的操场上,都会上演一幕热闹的景象。学生们人手一支粉笔,互相大声听写监督,操场、过道、走廊都会被同学们写上密密麻麻的分子式、化学式,这种在“阳光下晒一晒”的做法,让孩子们张开了嘴,迈开了腿,在欢乐中将知识牢牢印入了脑海。


    在很多同行看来,她的课堂之所以与众不同,关键因素是因为王娟是一名“麻辣教师”。或讲故事、或做比喻,或说笑话……幽默风趣、活力四射的45分钟里,孩子们或埋头苦思、或喜笑颜开,或认真反思。在孩子的眼里,这节课总是这么短暂而有趣。


微信图片_20191015135821.jpg


    王娟33岁,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但右手食指却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这是常年握笔留下的印记。每天“永动机”般的工作,让同事们赞叹,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们也下不了这个功夫,她真是在拼命哩!


    一个拼字,让她每年的“成绩单”都会浓墨重彩地添上一笔。从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到“高效课堂”课改标兵,再到省级教学能手称号和全国模范教师……这名“麻辣教师”凭借硬实力,正让这些荣誉来得如此水到渠成与名至实归。



/
 “最甜美的是孩子们的笑脸!”


    在王娟看来,教书育人归根到底是一项“甜蜜的事业”,目送孩子们考上心仪的高中,看着孩子们绽放的笑脸,她不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与感动。

  微信图片_20191015135842.jpg


    今年中秋节中午,一名刚刚考入高中的学生专程来到学校。她推开办公室的门时,王娟正在整理教案。学生问她“吃了没?”,她笑着说一会就去,没想到,这名学生却转身跑出门去,一会的功夫,买来了一个“毛毛虫”面包和一袋牛奶,笑着和她讲起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道理。



    在王娟的班上,曾有一名女学生父母离异,性格孤僻。王娟像母亲般的爱护她,甚至带着这名女孩回家住宿,和她倾心相谈。言谈深处,这名学生抱住王娟,泪如雨下。时光如梭,一转眼孩子毕业了,几个月后的有一天,王娟突然收到了她的短信——“老师,谢谢你!”


    王娟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的道理,这些年,她无私地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其他教师。如今,她针对山区农村孩子化学学习的书籍——《反思—化学教学的魂根尺》一书已在校印之中,这本书,为全校理化教学竖起了新的教改标杆,点燃了全校各教研组的探索激情。



    翻开这本《反思—化学教学的魂根尺》,王娟的严谨和敬业扑面而来。比如说,在金属和氧气、酸和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教学中,她在第一次反思中,详细列举了对教学中学生认知不够、如何联系日常生活、把握教学难点等问题。随后,她又进行了“二次教学设计”,详细列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准备目录,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反思遗憾之处”,最终让这节课精益求精。


    细节决定成败!”王娟说,这些细节最后都会在孩子的成绩单和综合素质上得到体现,我需要做的,就是设计好每一次三尺讲台上的全部细节。



    前不久的暑假里,王娟在宝鸡市区一家商场里看中了一件品牌西装,但打折后价格依然要799元,跑了三趟,她都没舍得买,最终还是丈夫替她拍板买了下来。现在,穿着这件西装,每天站在讲台上讲课,她觉得,自己对待课堂有了应有的“仪式感”,她相信,未来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她传递的浓浓正能量,去努力,去奋斗,去向上。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海涛

微信图片_20190123091240.jpg

编辑:杨青

校对:姚婷

审核:王兵

我要举报
请选择原因(可多选)
提交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热心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