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绝唱千年响 盛世长歌百代新——《史记》的文化意义与时代价值

2019-12-11 16:29:48 榆林日报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包罗万象而又脉络清晰,其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与前代史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具有极高的史学成就和文学价值。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史记》中的许多语言,也成为我们沿用至今,口耳相传的成语,如“四面楚歌”“约法三章”“背水一战”“无颜见江东父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均出自《史记》,这些成语典故极大地充实、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化宝库,成为了流传后世的一笔珍贵文化财富。

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有益于我们从中汲取营养,这是《史记》的时代价值所在。2015年2月15日,在听取陕西省工作汇报后,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其中特别强调了学习《史记》等史书重要性,指出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

在许多国内外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也经常引用《史记》中的名句阐述思想,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他说:“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同群众贴的更近,关系更直接,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司马迁在《史记》上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说的是人从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形象,观察人民就能知道治理得好不好。”“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这句话出自《史记·殷本纪》。原文是:“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不”,同“否”。意思是,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镜子不会说谎,总是忠实地反映出美丑。同样不会说谎的是群众的眼睛和话语。政策合乎实际、民众安居乐业,人民不会违心批评;反之,民众也不会粉饰。也就是说,民众最了解政策的好坏。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讲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要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帮助的习惯。只要从小就沿着正确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意思是,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但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但却能帮助人们的一言一行。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于接受批评意见。能够从善如流,才能够吸取众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误,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2015年8月23日,习近平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上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看,《史记》所记述的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滋养着后世无数的华夏子孙,它既是史家的不朽之作,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高璐

我要举报
请选择原因(可多选)
提交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热心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