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高新区第五小学教师薛利宁:桃李不言自成蹊

2020-06-12 15:45:46 榆林日报

1981年出生的薛利宁是榆林高新区第五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2015年她调入高新第五小学后,才结束了长达12年的两地生活。她连续担任20年的班主任工作,教学成绩斐然,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爱戴,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

认真负责 严于律己。

工作中,薛老师始终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按时上下班。在吴堡工作期间,一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到神木的家,她只好吃住在学校。在榆林,她家又离学校较远,坐公交得半小时。女儿在高新一中上学,为了给女儿做饭,3年时间里也每天往返4趟。为了不迟到,她每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的菜,中午回家吃饭后来不及洗碗又得出发,然后坐在公交车上休息。下午放学后,她或开会、或参加教研活动、改作业、备课,经常加班加点,没时间照顾孩子。7点后,她回到家看到女儿饿着肚子要么睡着了,要么写作业,内心的愧疚难以言表。

爱岗敬业  任劳任怨

在学校,她无论开展什么工作,总是认真投入,每天早来晚走。夜深人静时,她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她仍在认真地批改作业和备课。

2016年学校召开运动会,她参加 “九人十足跑” 项目时摔倒右脚骨折。在休息一个月后,她又一瘸一拐地上班了,由于没有完全恢复,右脚留下后遗症,运动多了就疼。

二年级学生不会值日,她带着学生一起干,给他们示范扫地、拖地、摆桌椅,为学生作出榜样。为培养班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她让他们在“学中管、管中学”,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学校每次早读、卫生、纪律等检查评比中,她所带的班级经常受到表扬。

务实创新 不懈追求

工作中,她兢兢业业,从不挑三拣四,拈轻怕重,经常和年轻教师一起探讨工作,起到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

她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对自己充电,提高教学水平。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远赴上海、南京、西安,学习一线城市的教育教学理念,看名师课堂,榆林本地请来的全国名师、专家培训,她更是一次都没有错过。她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工作,工作之余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多年的教学积累,让她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中队辅导员”,2019年被评为高新区“师德标兵”。2002年至2019年,她撰写的《浅议小学体育课教学》《关于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的研究》等教学论文,多次在各种教育杂志上发表。

体贴入微 关心学生

薛老师就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学生。2019年,她班上的尹建凯同学在走廊墙上把额头碰破,鲜血直流,根本止不住。薛老师来不及思考,背起孩子就往最近的诊所跑,对伤口进行紧急止血。等学生家长赶到时,血已止住,然后去医院缝合了3针。

在她班上,有个叫王艺川的小女生,平时不说话,不和同学交流,老师提问要么不开口,要么声音极小,一整天坐在位置上不动。她给家长支招,让家长和孩子多聊天,询问一天在校发生的趣事,学到的知识,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玩玩。另一方面,她在课堂上不断提问、不断鼓励和表扬,给安排活泼热情的同桌,下课后拉着她去玩。一年后,该女生的变化很大,不但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一下课就跑出去和同学们去玩了,而且学习也突飞猛进,让老师和家长倍感欣慰!

几十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厉,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她的爱心也赢得了所有学生的心。

大爱之心 善良之人

在吴堡县岔上镇小学的脑畔上面,住着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无儿无女,老伴又走得早。每天看着迈着蹒跚的脚步从校门口路过,她的眼眶湿润了。一天,她看到老人担着一担水,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地走着,她冲出去接过老人肩上的担子,帮老人将水担回家,这一担就是5年。

每天下午放学后,薛老师总是会帮老人先挑上两担水,把老人家的水缸挑得满满的。老人一做什么好吃的就会叫薛老师去吃,她每次去的时候也会给老人带上鸡蛋、猪肉和牛奶,从不空着手去。最令她感动的是,老人给她绣的花鞋垫,一针一线都是老人的爱。这双鞋垫她至今保存着,现在老人虽然已去世很多年了,但她至今谈起,仍是热泪盈眶。

我要举报
请选择原因(可多选)
提交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热心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