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打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榆林市委经过认真研究和充分酝酿后,2021年5月8日,“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正式上线。
一年来,“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科学理论学习阵地、思想文化聚合平台、科学知识传播高地、人民群众精神家园”的作用,全力打造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丰富的信息库,立足榆林、放眼全国,深耕厚植、持续发力,奏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最强音。
“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部分栏目。
立足思想高地——榆林人的“学习新阵地”“精神加油站”
打开“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界面,“平语近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专题被置于最醒目的位置。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的建设,是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有力抓手,是全市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榆林落地生根、不断拓展,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理论学习渠道的重要实践,也是榆林市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对外宣传载体的具体行动。”市委理论讲师团团长张九平说。
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栏目中,映入眼帘的是榆林各地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神木百企兴百村、绥德培育非公经济、横山保障重点项目……这是榆林学习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的一个缩影。
“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编辑部编辑王京正在审核稿件。
榆林学习平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内容建设,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敏感性,科学统筹,精心策划,深入一线,采编思想特色鲜明,一批有温度、有情怀、接地气的好栏目、好稿件纷纷上线。
“新思想在榆林”“好好学习”“勇立潮头”等一级栏目,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活动、重要论述在首页、首屏、首条及时刊发。“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聚焦榆林市第五次党代会”“中心组学习”“聚集2022榆林两会”等专题及时报道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看榆林”“塞上森林城”“身边的价值观”等一批特色专题,组织了一大批反映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质稿件,为平台充实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上线一年来,榆林学习平台共发布文章、视频9700余篇,总平台采用301篇,省平台采用1521篇。目前,榆林平台总订阅数达到961万,总浏览量1.5亿人次,各项指标位列全省地市级平台前列。其中,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稿件有200多篇,单篇阅读量最高达2600万。
“‘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以其丰富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以及灵活的学习方式,成为独具榆林地方特色的理论武装阵地、知识学习平台、文化传播载体、形象展示窗口和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新阵地’‘精神加油站’,也成为榆林全市最大学习平台和信息聚合传播平台。”“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编辑部主任马利娥说。
“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部分专题。
挖掘本土资源——讲好榆林故事,展示榆林形象
巍峨的镇北台是榆林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建筑,也是“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的标志。
“从大河高原到滩崖沙漠,从府谷黄甫川堡到镇北之台,从榆林卫城到定边三山堡,一部关于榆林长城的史诗,带着人们追溯历史的烟云,细述营堡的来路,寻找边墙的源头……”在平台的“信天游”专栏,《榆林长城纪事》纪录片让“学习达人”们从一卷卷奔流的往事与一场场岁月的涛声中,了解了长城在榆林的璀璨历史。
一年来,榆林学习平台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整合本土文化、教育、科技等优质资源,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增强吸引力,为读者奉上了一场场精神文化盛宴。
“诗话榆林”栏目,《城盐州》《“前七子”三人咏榆诗》《王维行吟榆林地》《李白诗中有榆林》《木兰走马黑头山》等,展现了历史上不同时期诗人笔下与榆林直接相关的诗作;“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栏目,《巧手捏面塑》《掐丝珐琅艺人》《原汁原味子洲馃馅》《传承榆林小曲》等,记录了榆林各县、市、区非遗文化的魅力;“榆林味道”栏目,榆林拼三鲜、吴堡清蒸黄河鲤鱼、酸汤剁荞面、吉镇水炒羊肉等具有陕北风味的特色美食,更是让人们了解了上塞上传统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榆林学习平台搜集整理榆林英烈、革命烈士陵园名录,开辟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红色印记·榆林”“榆林历史上的今天”等栏目,集中向大家介绍榆林党史,播发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感人事迹。
“文明榆林”作为平台的一级栏目,通过“身边的价值观”“榆林榜样”等子栏目,全面展示榆林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高昂热情和生动实践。
平台还利用海报、短视频等融媒体手段,开设“相约十七运”栏目,呈现了省十七运会筹备工作、场馆建设、食宿安排等人们热切关心的内容。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幅幅饱含“民生温度”的幸福画面也在榆林学习平台徐徐展开。《陕西榆林:强保障惠民生 幸福生活节节高》《陕西绥德县:线上零距离 线下“零跑腿”》等,一项项好政策,一件件暖心事,让大家感受着榆林百姓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目前共开设了“新思想在榆林”“好好学习”“勇立潮头”“党史学习教育”“能源新都”“塞上森林城”“信天游”“民生民声”“塞上百灵”“县级融媒”“文明榆林”11个一级栏目,还动态开设了“高质量发展”“相约十七运”“每日瑰宝”“讲好党史故事 助力追赶超越”“塞上古树”“名家笔下的榆林”等百余个二级栏目。
“‘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全力用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展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讲好榆林故事,展示榆林形象,提升榆林美誉度。”“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主管理员何雄说。
“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管理员、供稿员培训会。
强国路上,学习有我——榆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热情高涨
走进“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编辑部,“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14个红色大字,占了一整面墙壁,特别醒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突出强调了崇尚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全市近18万名党员纳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组织架构,榆林学习平台建立了全市市、县两级供稿链路,确定了22个重点供稿单位和12个供稿中心,遴选200余名政治站位高、党性意识强、业务能力好的党员干部担任各级管理员和供稿员,还通过征文、约稿等形式,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961万订阅用户提供优质的学习内容。
一年来,榆阳区委宣传部、定边县委宣传部、榆林传媒中心、市委党史研究室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学习强国优秀供稿单位”,21人荣获省级“优秀管理员”“优秀学员”。市委宣传部和理论讲师团多次举办全市学习平台管理员供稿员专题培训暨表彰会,25家单位被评为“优秀供稿单位”,25个部门被评为“优秀管理组织”,94人被评为“优秀管理员”。
强国路上,学习有我。“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上线以来,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平台上学习已经成为大家每天必须要做的事。一批“学习达人”纷纷涌现,688人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学员”称号。
“一般我会先听一遍《新闻联播》、然后去答题积分。即使是每天坐车、空闲的时间,我也会看看平台里自己喜欢的慕课、纪录片之类的内容。”共青团榆林市委干部李秋同每天早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自从咱们‘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上线后,我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爱祖国,首先是从爱家乡做起,我从榆林学习平台中,了解了更多关于家乡历史、文化、教育、发展等各方面的信息。”李秋同说。
榆林市“学习强国”挑战答题竞赛。
为了进一步激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学习热情,去年12月8日,“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还举办了全市“学习强国”挑战答题竞赛,来自全市的63支代表队189名选手参加了竞赛,其中有6名选手答完了题库中2426道题,实现了“通关”。
张九平表示,“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致力于打造面向全社会的科学理论学习阵地和思想文化聚合平台定位,坚持把平台打造成区域性叫得响、有影响、广辐射的一流学习平台的建设目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展示榆林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光阴如箭,“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与用户全心相随、相伴成长,已整整一年。“今后,榆林学习平台将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争取在平台运营管理、供稿链路、队伍建设、学习运用等方面形成特色亮点,打造榆林经验,努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全力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张九平说。
记者 吕晶 李杰
感谢您的热心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