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榆林古城老街,是二十几年前由我父亲置办的一处四合院,坐落在相当热闹的新明楼附近,出大门往北是“大漠藏珍”牌楼,往南是万佛楼,左右两边商铺林立。
小院街门不大,朱红色如意宅门,牌匾浮刻黄字“古城别苑”门框,两旁额刻“美酒饮至微醉时,好花看到半开时”,取万事万物美好之处在于将满未满,留一分清醒、余一分期待之意。一日老友问我这匾额是谁题的字,我回答我自己写的,问他写得怎么样,他沉吟片刻,答曰:还挺有勇气的。
推开大门,里面是一条走廊,是四合院和外界的通道,是和风吹进的地方。两侧的砖墙上挂着八十年代榆林的老照片,空中被我安装了星空灯带,满足我对满天星光的幻想。走廊十米的距离恰到好处,形成开门是闹市、闭门即幽静的空间转换。
走过通道,迎面是四合院的二门,又称垂花门。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闺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就是指垂花门。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莲柱。垂花门之名由此得来。门上悬挂“书香舍”木匾,楹联为红底蓝字: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这句是外公为小院选的内容,字是外公的老同学题写的。
穿门而入,福、禄、寿影壁遮挡住了四合院的视线。这也是最初影壁的功能,背面是福字影壁。院落中间的汉白玉大水缸,一度养着金鱼,缸中培植着晶莹剔透的荷花。也算是我对莲花池的美好追忆。院内种了一棵白丁香,由于位置在东北角,是院子里受光照最多最早的一棵植物,每年春天它也是第一个发芽。每待花开,我最喜在夕阳余晖处,在树下的石桌上给自己泡一杯普洱茶,为小小的、白白的丁香花儿们拍照片。
院子的东南角有一隅空地,年少时习王羲之的《兰亭序》,觉得其中的流觞曲水极有情趣,就自己改装购置了一个大的石头桌子,桌子中间流水潺潺,云烟氤氲,一边是石墨流转,一边是假山微景。夏日到来,搭了凉棚,种上葡萄和爬山虎,绿意遮蔽了热烈的阳光,摇着蒲扇,一丝凉风吹过,趁着晚风轻拂,听着蝉鸣虫唱,待星星挂满天空,就成了我的仲夏夜之梦。开心的时候,邀三五知己畅饮,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开心的时候,泡一壶清咖,捧一本闲书,放一首符合心情的歌曲,慢慢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姜楠
感谢您的热心
查看全部